人生應(yīng)具有一顆責任之心
--摘自網(wǎng)絡(luò)
什么是責任之心?責任之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yīng)的遵守規(guī)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wù)的自覺態(tài)度。責任之心是一個人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是健全人格的基礎(chǔ),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的保障。責任之心與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雄心、恒心、事業(yè)心、孝心、關(guān)心、慈悲心、同情心、憐憫心、善心相比,是“群心”燦爛中的核心。
古人云:“鹿得草而鳴其群,蜂遇花而凝其眾。”諸葛亮在出師的前夜,對他時刻牽掛的后主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寫罷,他不禁抬頭仰望蒼穹,目光閃爍。是什么讓孔明如此夜不能寐?是報答先帝知遇之恩、輔佐后主強國安民的責任。范仲淹難抑心潮的蕩漾,放聲高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什么使他這般情感激揚?是一切為了天下百姓的責任。由此可見,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積累多年的精華,人際交往建立信任的基礎(chǔ)。責任心是做人健全人格的基礎(chǔ),是能力發(fā)展的催化劑。
責任之心以認識為前提。沒有是非標準,責任之心就無從談起。責任,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責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毫無疑問,責任之心就是每個人都要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的承擔起自己應(yīng)承擔的責任,有一種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責任心也是一個人能夠立足于社會、獲得成功事業(yè)與幸福家庭至關(guān)重要的人格品質(zhì)。
由此可見,責任之心其實是一個并不輕松的字眼,它既有巖石般的冷峻,又有大海般的深沉和天空般的博大。它有著實在不輕的分量,以至于時常將背負起它的人壓的舉步維艱,無法呼吸。但是,生活中的強者總能勇敢地把責任承擔下來,而責任最終也會回報你一個人類的珍寶――令人仰慕的偉大的人格。
那么,做人應(yīng)該具有一顆責任之心的內(nèi)涵有那些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七點:
--責任之心是一種人生的修養(yǎng)。什么是最大的修養(yǎng)呢?就是責任。真正的責任“是一種道德素養(yǎng),是一種行事習慣,是一種自我規(guī)范”的理念。修養(yǎng)來自責任,責任重于泰山。責任感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胸襟、覺悟和思想品質(zhì),反映了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做人應(yīng)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品質(zhì)良好的人是有責任感的人。有責任感就意味著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引導。有責任感的人,對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有清醒的認識,勇于承擔應(yīng)負的責任,不推諉,不逃避,能夠自省自律,制止自己做錯事。應(yīng)有寬闊的胸懷,懂道理、明事理、知進退,要有符合管理者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zhì)。
--責任之心是一種人品的美德。美德就是道德、品德,是一個人最起碼的素養(yǎng)之一。一個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長得很漂亮,也不是擁有很多的財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責任。所以寧可沒有才干、沒有學問,但是不能沒有責任。責任心才是真正的美德。人之為人,就應(yīng)該體驗和感悟人生的整個過程和這個過程中無情或有情的每一個細節(jié),人就這么一生,生命就這么一次,只有把握生命的瞬間,才能獲得人生的永恒。道德習慣是一個人內(nèi)在道德要求的自然流露和表現(xiàn),它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道德品質(zhì)好壞的重要標準。良好的道德習慣,是在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中形成的,是一種從有意識的思想中而養(yǎng)成的。在道德情感的陶冶和道德意志的鍛煉中,使已有的道德深化和升華,內(nèi)化為個人內(nèi)在的堅定不移的道德追求。在這個世界上,責任的分量最重,責任的功勞最大,責任的品質(zhì)最高貴。沒有責任的親情是畸形的,沒有責任的愛情是短暫的,沒有責任的和諧是虛無的,沒有責任的價值是難以彰顯的。
--責任之心是一種人際的擔當。責任是相互的,對他人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負責,也就是對他人負責。反之,對他人不負責也就是對自己不負責。擔當意識并內(nèi)化為自主行為。擔當從認知角度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明確責任,即明確擔當什么;其次是探討途徑,即如何承擔責任;最后是踐行責任,即以實際行動承擔責任。應(yīng)該擔當什么責任?從宏觀上講,是指社會責任,就是個人對祖國、對民族、對人類的繁榮與進步所承擔的職責和使命;從中觀上講,是指人際責任,即個人與家庭、人與人之間的權(quán)利與義務(wù);從微觀上講,是指自我責任,就是自我對其個人人生、事業(yè)、發(fā)展及生命所承擔的主體責任。感恩是理解責任的源頭。感國家和民族的淵源之恩、感父母親人的養(yǎng)育之恩、感社會與他人的互助之恩,都是理解自我責任的最初感悟。自信是承擔責任的基石。相信自我的能力是感恩踐行、勇?lián)熑蔚牧α吭慈?。愛是責任擔當?shù)膭恿?。對親人的摯愛讓孝心拳拳、對他人和自我的深愛讓人滿懷熱忱。溝通是有效擔當責任的渠道。良好的溝通讓人享受權(quán)利、明確義務(wù),也讓人在與他人行為和社會行為的交融中找到勇?lián)熑蔚淖詈梅绞健?/span>
責任之心是一種人性的使命。人性在藝術(shù)上是個既古老又永遠時尚的話題。能夠為著一個民族、一個群體的利益而無怨無悔地奉獻,犧牲個體利益乃至生命是人類自它存在以來能夠提供給今天的最偉大、最高尚的精神財富,是人類在其自身進化過程中煥發(fā)出來的最美麗、最燦爛的人性光輝。人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概念,社會和責任賦予了他們更多的群體內(nèi)涵。然而,他們畢竟又是一個個個體的、自在的人。正是這種個體與群體,自在與責任之間存在差異的不平凡人生,使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耀眼的人性光輝。給人的是坐在平靜的河灣,欣賞流水沖沙的優(yōu)雅感,涓涓泉水入心,縷縷清香沁人,通過情感的點滴積累,最后給人以強烈的人性美感和情感沖擊。
責任之心是一種人格的魅力。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zhì)、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和個人能作為權(quán)利、義務(wù)的主體的資格。而人格魅力則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zhì)、能力、道德品質(zhì)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是一個人道德品質(zhì)的集中反映,是理想和追求的外部表現(xiàn),是一個人靈魂的折射。具備什么樣的人格,也就決定了什么樣的人生追求和價值目標。強調(diào)人格魅力是一種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指出高貴的人格是最高學位,高貴的人格力量可以照亮世界;而成功,只有才華是不夠的,人格才是做人的根本。人格是以人的素質(zhì)為基礎(chǔ),通過人與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是思想、道德、行為、舉止、氣質(zhì)、風度、知識、能力等眾多因素的綜合。樹立一個好的形象,讓自己的個性更吸引人,對于修煉自身人格非常重要;自信是成功的階梯,禮貌可以促人事業(yè)成功,誠實才會讓人變得強大而高貴,真誠可以贏得人心,寬容是一種美德,學會平等待人、尊重別人,才會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成功是從好的習慣開始的,時刻記住自己的責任,盡職盡責、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勤奮地工作、盡力把事情做得更好,會讓你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
責任之心是一種人情的義務(wù)。人情其實是一種相處時的社會規(guī)范。中國人人情一般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某人在遇到危難緊急關(guān)頭的時候得到他人幫助,這可以叫恩情,中國人特別強調(diào)恩情,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第二種是有目的的人情投資,這個投資比較有問題,問題在于說如果你接受,就欠下人情,是需要回報的。第三種是禮尚往來。人情其實是一種理解人的能力,這能力并非是簡單的同情,比如安慰別人是很困難的,因為你不太理解他自己真正的苦處在哪里,如果你知道他真正的苦處在哪里,你才容易安慰他,這才達到了理解他這個人的能力。處理人情時,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角色。角色定了,關(guān)系就好處了,關(guān)系不好,很可能就因為沒擺好自己的位置。
人情是一個社會歷史的現(xiàn)象,人情不是你喜不喜歡的,而是要面對的。人情是一個現(xiàn)實社會的規(guī)則,人情不是你喜不喜歡的,而是要遵守的。人情是一個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人情不是你喜不喜歡的,而是要把握的。把握好度,不要讓人感到無以為報。把握好量,保持對方對人情的需求??刂瞥杀荆灰屪约焊械綍芾?。
責任之心是一種人道的承諾。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又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從某種程度上說,對角色飾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對責任的完成。正是責任,讓人在困難時能夠堅持,讓人在成功時保持冷靜,讓人在絕望時懂得不放棄,因為人的努力和堅持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為了別人。無論人所做的是什么樣的工作,只要人能認真地、勇敢地擔負起責任,人所做的就是有價值的,人就會獲得尊重和敬意。有的責任擔當起來很難,有的卻很容易,無論難還是易,不在于工作的類別,而在于做事的人。只要人想、人愿意,人就會做得很好。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社會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平安、穩(wěn)健地發(fā)展。
|